唐 莊
發布:xxhongselvyou瀏覽:2295次
唐莊紅色文化教育培訓基地概況
唐莊鎮位于衛輝市西部,東臨衛輝城郊,西接新鄉市鳳泉區,全鎮面積85平方公里,有2個社區28個行政村,人口5萬人,耕地5.83萬畝。107國道、衛柿、翟陽省道穿境而過,交通區位優勢優越。2016年全鎮公共財政預算收入918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950元。唐莊鎮先后榮獲全國重點鎮、全國文明村鎮、河南省文明村鎮、省百強鄉鎮。2015年被列入省級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試點鎮,2016年全國綜合實力千強鎮。
該鎮在全國鄉鎮黨委書記的好榜樣吳金印書記的帶領下,把唐莊從一個窮鄉僻壤變成一個富裕、文明的新城鎮,唐莊鎮時政治、經濟、文化等各項事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小城鎮建設和村鎮規劃受到了中央、省、市領導的肯定和表揚,被列為全國小城鎮建設重點鎮和河南省小城鎮建設示范鎮。
高新民營工業園區已有多家大型企業入駐并順利運轉,省級高效農業示范園區和萬畝高產樣板田時示范效應,積極推動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西山生態園配套建設逐步完善帶動了旅游業的發展,實現了工業、農業和第三產業的協調發展,繪就了一幅美麗新城鎮的藍圖。
吳金印同志帶領唐莊鎮干部群眾先后構建了龍鳳生態園景區、十里河造田現場、金門溝造田現場、四和社區、萬畝桃花園、鄉鎮干部學院等景區,構成了紅色旅游的主要核心部分。
唐莊每年接待黨校系統、大中專院校、黨政事業單位、企業等各界人士參觀學習8萬多人次。是河南科技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河南省廉政文化示范點、河南財經政法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新鄉學院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河南師范大學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基地、新鄉先進群體精神教育基地教學實踐點,新鄉市紅色文化教育基地。
龍鳳生態園位于衛輝市唐莊鎮西部,緊鄰衛輝市省道,距107國道3公里,距新鄉市、鄭州市僅1小時多路程,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唐莊鎮西山森林公園始建于2000年,公園規劃東西長2000多米,南北寬2000米,面積6000多畝。
有機場、紅色文化、特色農業區、蓮花池、珍果園、龍鳳生態園以及稻草屋、櫻桃棚、土窯洞等特色教學點,為廣大學員營造了一個返璞歸真、親近自然的絕佳教學勝地。登臨西山森林公園之巔,西眺群峰簇立,連綿不斷;南望衛水拖藍,蜿蜒如帶;極目東望,衛輝古城、千里沃野盡收眼底。2001年10月,在西山進行了大型飛機飛行表演;2002年,成功舉辦了“農行杯”全國跳傘錦標賽暨冠軍賽,吸引游客20多萬人,第一次讓農民在家門口看到了國家級的大型體育比賽。2004年,龍鳳生態園和萬畝桃花園同時入選河南省太行創業精神紅色旅游經典線路,成為全省艱苦奮斗革命傳統教育的典范教材和旅游經濟的一大亮點。2016年7月被中部戰區空軍參謀部特批為通用機場。
金門溝
金門溝位于唐莊鎮西北部,發源于輝縣市井溝,途徑唐莊鎮東連巖、后溝、盆窯等村,最后匯入共產主義渠,全長11.8公里。修筑高標準石岸1200多條,新增土地2600余畝,原來亂石滾滾、雜草叢生的荒溝結出了金燦燦的糧食。
十里溝發源于太行山區,唐莊鎮境內段全長達7.2公里,經12個行政村,是一條荒廢多年的舊河溝。該工程于2009年5月啟動,總投入資金3868萬元,動用土方石682萬m3。在十里河溝內修筑混凝土沙礫壩42條,造地1810畝左右。
萬畝桃花園
2013年,唐莊鎮在石屏萬畝桃花園舉辦了第十九屆桃花節。桃花節上還舉行了中國第一枚以唐莊桃花為主題的郵票首發式。著名歌唱家蔣大為一曲《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唱醉了石屏人、唐莊人、衛輝人、中原人。
唐莊群眾沉浸在幸福的花海世界當中,過著田園詩畫般的生活。
四和社區
2005年衛輝市區劃調整,將原屬于衛輝市太公鎮的谷駝、張家莊、靳灣村、虎掌溝村四個國家級貧困村劃歸唐莊鎮。這四個村地處深山區,缺水缺電,交通不便,群眾生產生活十分困難。
為有效改變四個村的落后狀況,唐莊鎮黨委、政府多方籌措資金,為群眾打通一條7米寬的進山水泥道路。同時,又在廣泛征求群眾意見的基礎上,通過置換土地,對四個村實施整村扶貧搬遷,建設一個中心社區。新址選在土地平整,交通便利的鎮大司馬村西北部,新村規劃占地375畝,可容納1900口人,取名為“四和社區”,寓意:合并、和睦、融合、和諧。搬遷工程于2008年開工建設,截至目前,已經分四批建起二層以上樓房300棟,每戶占地面積200㎡,建筑面積240㎡,建設六層樓房30000平方米,搬遷群眾523戶1800多口人。
吳金印事跡展覽館位于四和社區服務中心,多家單位、院校在此掛牌建立教育基地。
河南省鄉鎮干部學院
2016年10月,河南省第十次黨代會提出“進一步發揮‘三學院三基地’陣地作用,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實效性”的要求,新鄉先進群體教育基地領導小組辦公室按照省委組織部領導的要求,在唐莊鎮建設了河南省鄉鎮干部學院,具體做好干部教育培訓的組織、管理、服務等工作。該基地目前建筑面積2萬余平方米,集食宿、教學、展覽于一體的培訓大樓主體工程已完工,可容納600名左右學員同時學習培訓。